校长热线:
139-0716-7286
“没钱怀孕生不生”这个话题近段时间占据着热搜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讨论。
“生育的费用,孩子出生后上幼儿园,买奶粉的费用”各种费用及付出的时间精力让家长们头痛不已。许多家长从刚开始做父母到孩子长大成人,一直在各种焦虑中度过。
你有想过吗?家长们究竟为何焦虑?
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长还没来得及体味下喜悦,就开始有了强烈的焦虑感,买什么尿布,喂什么奶粉,用什么沐浴露....买什么书籍和玩具,去哪些早教机构......
上了小学,作业多了怕累着孩子,作业少了担心学不扎实,兴趣班上多了孩子烦,上少了又怕耽误孩子,个子长的太高或太矮,吃饭过多或过少,性格开朗或文静……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家长无比焦虑,无比抓狂。
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把种种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让孩子也在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中折腾。
下面是上海的《东方教育时报》对家长焦虑话题的一次访问。
第 一问
别人的孩子都在学,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呢?
你儿子在哪里学画画,她女儿在哪里学跳舞,我家小孩也想学……
这里面透露出几个问题:1、别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也要学;2、别的孩子学的好了,我的孩子也不会学的差;3、我的孩子学的更好,才能成功,才能幸福。
首先,别的孩子学了什么,你的孩子并不一定要学。为什么呢?每个孩子生来的天赋不同,对某种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的时间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项目和节奏来规划自己孩子的学习。
其次,没有绝 对好的学校,也没有最 好的老师。同样一所舞蹈学校,同一个老师,也会出现有的孩子学的开心,有的学的烦恼。老师和学生,互相都合适了,才是最 佳的效果。
最后的问题,是家长的人生观所引起的焦虑。很多家长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你的幸福完全不需要建立在比别人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丧失了兴趣怎么办呢?很简单,尊重孩子的感觉,让孩子自己抉择。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会比较忧愁,觉得孩子没长性,不能够坚持,毅力不足,需要锻炼和改进。
第二问
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性格乖,是不是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首先是家庭,其次才是教育。当一个家庭已经有良好的氛围,有统一的价值观,也就无需专门提出专门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里,父母怀有正向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高品质的生活品质,营造一个和谐恩爱的家庭氛围,比任何的家教方法都有用一万倍。
正是因为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家长要花时间陪伴孩子,要蹲下来听孩子给你讲的每一句话,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才是给孩子最 好的礼物。
世界上没有适合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于家庭教育,每个家庭是不同的,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只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可能有标准化的具体方法。
第三问
焦虑、攀比、生怕落后,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这些年,中国的社会环境变化很大,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紧迫感,生怕错过发展机遇,落后于时代的进程。
不止一次地见到,家长把在公司里对待员工的方式和态度来针对孩子的教育,恨不得给孩子制定年度计划,每个季度跟踪KPI完成情况。孩子不是员工,家庭不是公司,生活不是市场,人生不是竞争。
“生活是理想和兴趣的演出”,而非做给别人看的。当知晓了这一点之后,自然就不会为外界的变化而焦虑了。
要知道,今天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的更迭以年计算。家长以为可以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实都是可以很快被替代的“快消品”。这就是盲目跟随,急功近利的后果。
第四问
谁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不是家长,应该是孩子。
当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领域、人生经历施给孩子教育方法时,就把孩子的未来限定在了自己规划的一个小圈子里。这是非常局限的方式。
当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是供给他一个爱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地生长。这是一个不可剥夺地、天赋的,也是必须由孩子自己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生命的意义。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父母自己的生活。在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谁也不要为谁牺牲自己的生活。作为父母,也有追求自己的爱好的权利,而且,这个爱好完全可以和孩子没有关系。
什么是最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
第五问
人生是一个目的还是一个过程?
其实,所有的教育思想,最终指向一个哲学命题:存在的价值;父母拥有怎样的人生观,就会期许自己的孩子度过怎样的人生。
不要想要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更不要期望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无论哪种教育思想,哪种教育流派,最后都要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时代氛围结合在一起。
在爱的前提下,做独立思考的父母,给孩子营造个性化的发展氛围并非难事。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出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兴趣所在。
在孩子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会收获越来越多的焦虑,学业上的亦或是生活中的,甚至会在生活里的小摩擦中和孩子吵架发脾气,对亲子关系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