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启泰特色教育学校官网!

企业分站 | 网站地图 | RSS | XML

专注中国问题孩子成长教育

叛逆/网瘾/厌学/早恋/特训教育机构!

                           

校长热线:

139-0716-7286

问题少年辅导学校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家长课堂

父母和孩子总是抱怨怎么办

2022-09-06

我们经常会听到过这样的话:“我怎么命这么苦,生出你这样的儿子”“你看看隔壁家小明,再看看你,父母给你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你从来没有给爸妈争过气”……有时也会听到孩子说:“为什么别人能买名 牌鞋,我就不能,为什么我同学天天玩手机,他的父母都没有像你们这样管我,为什么别人爸妈每次给零花钱那么多,而我就这几块钱,你们不爱我..…

谈起这些,估计很多家人们都会有些关于自己孩子的回忆,本次亲子互动为了我们彼此都总结一下在过去,我们无意中的抱怨声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他的危害是怎么样的!

我们只有直面过去的问题,才能收获—个崭新的开始,加油吧

武汉青少年特训学校.png

家长总是和孩子抱怨,这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在我们的“常识”和过往的许许多多心理学研究里,对孩子发火或表达其他消极情绪都是不好的,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挫败,造成孩子的行为问题,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等等。

但是其实,有的时候,发火反而会起到「好」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孩子,比如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的时候,发个火可能就能让孩子行为更加规矩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啥时候表达消极情绪对孩子好,啥时候不好呢?

不同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确切答案,因为这一方面的研究一般只从总体研究家长的消极情绪表达,没有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境,也就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消极表达能起到积极作用。

那咋整啊,该咋回复「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想知道到底好不好」的家长们啊!

心理学研究者大概也受不了这样来咨询的家长们,就做了这么一个研究。

消极情绪「以家长为导向的程度」可以理解为对家长自己有利的程度。

比如,如果家长是因为孩子被人欺负或孩子违反道德规范而生气,这事表达消极情绪就可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顿火就能让孩子受到保护免受不公平待遇,学习到道德规范,这个投入产出比还是蛮高的呦。但是,当家长因为孩子干扰了家长自己的兴趣而生气,比如家长在煲电话粥的时候孩子想拉着家长一起玩时,这时表达消极情绪就会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为了把「以家长为导向的程度」操作化,研究者所用的概念叫Aversion-Focused Negativity,暂且翻译为聚焦厌恶的消极性,指的是当孩子的行为变得令人讨厌时,家长消极情绪提升得有多剧烈,如果家长太敏感,孩子稍微有点让家长厌恶的行为(还是比如打扰家长煲电话粥吧),家长就会「炸J——对孩子表达消极情绪;而容易「炸」的家长养的孩子往往在各方面存在适应不良的问题。(另外,有虐待行为和抑有郁的家长,总体来说都比较容易「炸」。)

既然想要验证家长消极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那参与者的这个消极性还是高一点好,不然孩子上房揭瓦了家长还脸上笑嘻嘻,这消极情绪表达不出来,研究还怎么做?

所以,研究者选的参与者,是284位再婚的妈妈和她们的孩子,因为以往的研究显示再婚妈妈可能会更加敏感,她们中有的人16岁就生了孩子,更容易表现出研究者想看到的「炸」。

研究用问卷、互动编码等方法收集了各方面的数据,包括家庭分歧问题(「你们在什么事情上有分歧?」例如,学校问题,家务,行为),妈妈和孩子互动的内容(拒绝/建议/同意等等)和情绪性(快乐/担心等等),孩子外化行为问题(比如说谎)、内化行为问题(太依赖别人)、社会能力((比如跟其他孩子相处好不好)、情绪调节能力(比如生气时能不能很快恢复平静)。

接下来,就到了。如何把家长的消极情绪表达分成不同类呢?

研究者是这么干的:

一般消极性:在妈妈和孩子互动的时候,每一次对话记作一个「对话圈」,事后分析这个「对话圈」里妈妈有没有表达消极情绪,如果有,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消极对话圈」。

在本研究中,「消极对话圈」占总「对话圈」的比例,就是一般消极性了,也就是先前的许多研究家长消极情绪时所用的指标。

聚焦厌恶的消极性:想想前文的定义,这种消极性指的是当孩子的行为变得越来越让人厌恶时,妈妈表达消极情绪的增加有多快。「快」这个让你想到啥?

是这个!

image.png

增长有多快,要看斜率嘛。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先通过参与者的评估把孩子令人厌恶的行为排了个序,用行为惹人「炸」的概率做横轴,妈妈表达消极情绪的概率做纵轴,做一条拟合线(实线),然后聚焦厌恶的消极性看的就是这条线的斜率啦,每位妈妈都得到了这么一条线。恭喜妈妈们养娃几年喜提拟合线一条!

然后研究者就拿这两种消极性作为预测变量去跟孩子的内外化行为问题、社交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去不可描述做模型分析了。

因为这是一个纵向研究,妈妈聚焦厌恶的消极性和儿童适应之间的关系是时滞的,所以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妈妈对孩子的厌恶行为越敏感,也就是越容易表达家长导向的消极情绪,孩子就越会显示外化问题,并且社会能力低和情绪调节越差。而一般消极性呢,在这个研究中并没能预测孩子的任何不良问题。

也就是说,研究者猜假设对了∶家长表达消极情绪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双向的,家长为导向的消极情绪的表达,才更会造成孩子的各种适应不良。但是这样的影响有多大,用斜率来作为指标靠不靠谱,研究者自己也说——还需要进—步的研究。

这个研究让小编想到的是,家长再说「发火抱怨也都是为你好」时,好好掂量一下是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只为自己一时爽快吧。

到底该怎么养孩子,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了许多许多年,尤其是近期原生家庭背锅论愈演愈烈时,家长们似乎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没生孩子的年轻人们也越来越「恐惧」养娃了。

《春娇与志明》中男主角说,我觉得我从高中以后就没有长大过,所以你让一个小孩去照顾另一个小孩,实在是件太残酷的事情。

是啊,在家庭中,家长要学会做为一个独立小生命负责、尽量积极引导的准备,而孩子要学会避免消极影响成长为健全的人。

真是辛苦了啊。

到底是真为对方好,还是以此为借口发泄自己的怒火?这种情况不仅存在父母-子女之间,也可能存在情侣和亲密的朋友之间。但不同的是,在家庭关系中父母拥有相对不容置疑的权力,小孩较难分辨是自己做错了还是被牵咎了。面对这种情况,感觉主要还得靠父母自省呀.....


标签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