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启泰特色教育学校官网!

企业分站 | 网站地图 | RSS | XML

专注中国问题孩子成长教育

叛逆/网瘾/厌学/早恋/特训教育机构!

                           

校长热线:

139-0716-7286

问题少年辅导学校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家长课堂

教育专家告诉你的真谛:欲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2021-06-28

不少家长向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一番追根问底之后,总会发现问题其实在家长自己身上。有位妈妈说孩子性格急躁、喜欢打人、脆弱爱哭,问我“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据我对这位妈妈的观察,她自己的性格非常急躁,很容易和别人起冲突;非常敏感,她会因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产生对自己不利的联想:是不是别人看不起我呀,是不是别人在向我示威呀,是不是别人对我有敌意呀;外表强悍,内心脆弱,象一只刺猬,随时准备竖起刺来保护自己。她对孩子没有耐心,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我委婉地对她说了我的看法,解释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她觉得有些惊讶,随即否定了我的说法,说孩子的性格应该是天生的!看着她自以为是的固执,我咽下了要说的话,心想这样的妈妈教育不好孩子是意料之中啊,只是可惜了孩子。



象这样的“问题”家长生活中比比皆是。在我从事幼儿教育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发现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居然是家长---如果不能完善家长的自身人格、素质和修养,幼儿园的教育做得再好也收效甚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始终是最 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父母的内心情绪都无时不刻地在传导给孩子,虽然孩子当时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但是过后会完完整整地展现他从父母身上传承来的这一切。



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教育自己。一个内心力量强大、心智成熟、品格高尚、修养良好的人,只要知晓一点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东西,教育孩子会得心应手;而自身心智不够成熟、性格心理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的人,就算他看再多的育儿书籍,如果不能改变和完善自我,也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 所以,当我们惊呼“孩子究竟怎么了?”的时候,我们要先审视我们自己“我们究竟怎么了?”。



叛逆孩子教育.png



 




我的一个朋友性格自卑、没有主见、容易盲从,她深深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知道这个缺陷是因为童年父母简单粗暴、处处否定她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她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但是在具体的育儿实践当中,她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经常束手无策。她的孩子霸道自私、喜欢打人、不守规则、喜欢撒泼。


我对她说,一方面,你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你要学会观察和分析,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也要尝试着改变。朋友接受了我的意见,试图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相对于性格,教育方式的改变要稍稍容易一点,不过实际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学习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一些知识之外,还要能灵活运用于实践,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和传统观念作斗争,有时甚至要颠覆传统的观念!比如在孩子打开水龙头大肆玩水的时候,你要克制住“怕弄湿、怕浪费水”的担心,忍住去阻止孩子的冲动;当孩子艰难地攀爬大石头、摇摇欲坠的时候,你要克制住内心的焦虑,忍住去扶孩子的冲动;当孩子执意在夏天要穿冬装,冬天要穿夏装的时候,你要克制住内心的怒气,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朋友改变了她的教育方式,从最初的不懂孩子心理,连孩子尿湿裤子都要挨打到尊重理解孩子,给孩子身体和心灵的自由,这个过程只花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里,孩子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从以前的霸道自私、喜欢撒泼变得友好谦让、会沟通协调、能遵守规则、不再撒泼哭闹、凡事讲理。对孩子的变化,朋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是一个成功改变教育方式的例子,下面再说一个成功改变性格缺陷的例子。我们说6岁以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6岁以后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自知,觉察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有意识地去努力改变,也是可以弥补的,只是这个过程会漫长而艰辛,需要足够的毅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能自知,他们觉得自己很好,没有什么缺陷,当然也就不愿意做任何改变。下面,就是一个网友的真实故事,她经历了从自卑自闭到自立自强的艰辛转变。




“从怀孕起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特别是考虑目前我的性格缺陷与当年的早期教育之间的关联。我想谈谈我的童年经历以及后来的艰难转变。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下面有两个弟弟,在家里属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那种夹心饼干,很容易被忽略的。六岁前多数时间在外婆家。在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十分严重,我的外公是一个典型代表,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没有对我笑过,总是板着脸,看我的眼神是鄙夷的(我的感觉)!而对我的弟弟真是好的不得了,好吃好喝的留着给他不说,看我弟弟时那一脸的慈爱,我从没有过!外公教育我的是:女子笑不漏齿,绝不可任意疯玩,一切以弟弟为重等等。当时天天跟着外婆到田里,没有伙伴,没有朋友。记得当时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哥哥一起玩,因为大人间的恩怨,只要被外公看见我们在一起就会被叫开。而外婆的关心也不过是吃饱,穿暖而已。在我的记忆中在外婆家里的非常压抑,在这样的日子中,我不会表达自己,常常采用撒谎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学会了察眼观色,经常莫名的恐慌!特别喜欢睡觉,现在想想睡觉不过是为了逃避而已!潜意识里,女子活着只是叫男人高兴!



后来回到自己家了,生活不过是前一段的延续。妈妈几乎注意不到我的存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尿急,而棉裤的腰带匆忙中拉成死结,结果尿在裤子里了,尿顺着裤腿往下流,我特别害怕,担心妈妈骂我,不敢说话,也不敢动。而我妈妈一次次的从我身边走过,好像没看到我接着忙自己的,根本不理会!那天早上的情形历历在目,我多么希望妈妈帮助我,多么希望妈妈问问我,可是最终没有。最后是爸爸回家拿了衣服帮我换上。昨晚上我问我妈,当时为什么不帮我?我妈说嫌我笨,惩罚我呢,叫我长长记性!说实话童年的记忆里没有妈妈的温情。做错事了,呯!来一个耳光,如果不服申辩,直接往嘴里塞盐!不服也得服!相对来说,爸爸对我的态度要好得多,有时候带我去集市买吃的,问我要什么,我怎么也不说话,潜意识里,女孩子不应该有任何要求!叫人难过的是,七岁父亲因病去世了。有时候看着姐姐在妈妈跟前谈笑自如,我怎么也做不到!好生羡慕!看着弟弟在妈妈跟前撒娇,我怎么也做不到!



在这里说起这些绝不是为了声讨我的长辈,在农村那样的生活环境中,这种事情根本不算什么,几乎各家都是这样子,回忆这些,只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我的女儿!我们往往无意中复制当年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我不希望我的女儿经受我童年的心理煎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我的性情性格都很不好:极度没有自信!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社交能力差!急躁没有耐心!也就是说,情商几乎等于零了!可以说在大学之前我没有朋友,就像独行侠一样独来独往,没有交流,不参与任何活动!当时的我认为除了学习好,其他一切都是没用的!而这种认识也是基于妈妈的教育,记得小学四年级借了一本童话,妈妈问我什么书,我还很高兴的给她讲里面的故事,结果一个耳光过来,我妈说除了考试的书其他一切都没用!



上了大学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刚入大学时,很高兴很高兴!跳出龙门了,在家乡周围一片赞誉!妈妈的态度也是180转变!突然形势一片大好,别提当时多带劲了!可是很快就不高兴了,除了会读书以外一无所知!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即使是聊天,也很难进行下去。什么活动都参与不进去。茫然的游离在所有的圈子之外!周围的生活与我所接受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这种痛苦可想而知!渐渐的我选择了逃避,逃到图书馆看小说,各种各样的小说,一本又一本。 第 一学期结束时英语竟然不及格!



第二学期开始,仍然沉溺在小说的世界里,不想现在也不考虑将来!偶然翻看了一本教育的书,现在仍记得名字,叫《发现母亲》。翻开这本书我像是找到了知音,边看边流泪,一口气读完,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快的哭一场,既高兴又难过!高兴地是我的痛苦找到了根源,难过的是根源在于童年的教育!作者与我的经历很像:童年接受的隔辈教育,回到父母身边不被认可的痛苦,少年时期拼命读书只为逃离自己的生活环境,报考大学时选择离家最远的学校!性子执拗只是想妈妈尊重自己,等等!作者在意识到这一切以后,投身教育业!从此,我开始了自己艰难的转变!有意识的与同学聊天,有意识的参加班级活动。开始的时候很痛苦,在大家看来,我幼稚可笑,很傻很傻的!坚持半年后,慢慢有同学接受我了,不再嘲笑我!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生活就顺畅多了!



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成为当年的全国优 秀毕业生!我的室友对我的评价是:你还是你么?从此我开始关注心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一旦发现自己有某一方面缺点,就试着有意识的改变!”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既心酸又感动,心酸于她的童年惨痛的经历,感动于她的自知、自强和坚毅。从她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改变自己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他是否能自知,是否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自知之后则会自省,反思自己,找出自己的弱点,然后再有意识地去改变,这样方可克服弱点。



很多人哀叹命运不济、人生不幸,或婚姻不和,或职场不顺。其实,“性格决定命运”,能掌握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很多人的内心力量都不够强大,或自卑、或孤僻、或敏感、或脆弱、或盲从、或优柔寡断,最悲哀的是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环顾周围,内心力量强大、人格健全、没有性格或心理缺陷的人实在不多,我发现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性格或人格缺陷,虽然他们看起来都很正常。而很多人是不能自知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如果有人善意地指出来,他们还会不耐烦地否认,不能自知则无法改变。



有人会问,我是发现自己有性格或心理缺陷,可是我要怎么去改变呢?我建议大家一个是看心灵成长和情商方面的书,另一个办法是参加“心灵工作坊”之类的讲座或培训。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找专业心理医生疏导--其实并不是有心理或精神疾病才咨询心理医生的,在遭遇人生困惑、压力,发现自己有性格缺陷的时候,一样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改变和完善自我的决心和毅力。


 



不好的教育代代相传。我们受着父母的粗暴、落后的教育方式长大,深知这种教育的不妥和对心灵的伤害。可是,我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复制上一辈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甚至有家长会认为“我们不也是这么长大的吗?”我们的父辈还在沾沾自喜于“培养出大学生”,以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而大多数不能全职带孩子的妈妈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继续沿用落后的方式抚育我们的下一代......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不会一夜之间得到改观。要改变目前落后的“愚人”教育,做到真正的“育人”教育,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这个转变,可能从我们这些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家长们开始!


标签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