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父母:你真的知道“吃苦教育”的意义吗?
被误解的“吃苦教育”
经常有家长咨询好少年素质拓展中心:你们有没有军事营?有没有去农村可以让孩子“吃苦”的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的受访者赞同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65.7%的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
这些问题背后,普遍反应出家长们的焦虑:
当下社会与家庭提供的优越条件,让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安逸。安逸优越的生活条件、保姆式照顾、过度追求智育,造成孩子意志力薄弱,责任意识淡薄,过于沉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遇到困难轻言放弃。
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都市孩子陷入迷茫,表现为独立生活能力弱、缺乏社会适应性、缺乏目标和低抗挫力。
于是,很多机构从家长的“焦虑”出发,市面上现在越来越多以“吃苦”为名的军事训练营、变形计等等,但这都是对“吃苦”教育的错误解读。把吃苦教育变成纯粹的吃苦,那么受伤害的其实还是孩子。单纯的受罪受苦,会造成孩子的愤怒和怨恨,或者对特定职业的歧视。
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不是为了训练孩子吃苦而刻意降低生活水准。
让“吃苦教育”回归教育本位
“吃苦“到底是什么?”吃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吃苦教育不只是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力,让他们变得更‘强’,更是培养孩子们柔软的心灵,提高共情能力、悯弱能力,让他们变得更‘软’。”
学会接纳:孩子们在碰到环境较差的情况时学会接受,而不是抱怨与哭喊着想回家;
尝试解决: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
学会坚持:是他们愿意花很多时间在某件事情上,不会半途放弃;
懂得共情:是有能力做艰苦的工作,不歧视任何工种;
关注自我与他人:是学会自我限制,拥有同理心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拥有团队合作意识。
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干一件事聚焦的能力,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的消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坚持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吃苦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独立教育。
让孩子成长为一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内心坚毅、自制与自立、并能协同合作的社会公民。
我们的孩子,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独立训练。
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样的“吃苦”训练更适合优越社会下的安逸一代。
现在已在,未来正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致家长
亲爱的
我知道
做为父母的你们
面对自己的孩子
你们已经做了大的努力和好的选择
那么
剩下的那部分
请交给我们吧……
课程板块
健身体能
心理构建
文化辅导
游学体验
家长课堂